然而,它仿佛仍未从数十年前的旧角色中抽离,仍旧自视甚高,以为能够一言九鼎,在全球舞台上肆意妄为、毫无拘束。
美国的实力正处于“相对衰退”之中,故而其必然会采取“遏制他国发展”的策略来稳固自身地位,此乃大势所趋,无可避免。
想必大家也已意识到,特朗普正于中东地区布局一场宏大的战略棋局。
在前任政府通过以色列削弱哈马斯与黎巴嫩真主党的行动基础上,特朗普进一步对胡塞武装实施了空中打击。
一方面,调派核动力航母“卡尔·文森”号(属尼米兹级)至中东区域,以支援“杜鲁门”号航母的行动。
其二,数架B2抵达“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亚基地”。
在地图上观察,此基地坐落于“印度洋”的心脏地带,其作战范围足以涵盖整个大洋的海岸线。
无疑,此次美军调动的核心目的在于对伊朗形成威慑。
从上图可见,该基地与伊朗相距亦不远,约为4000公里左右,鉴于B2的飞行距离能达1.1万公里,这显然在其作战覆盖范围之内。
因此,美军派遣“卡尔·文森”号航母前往中东的目的或许有二:一是辅佐“杜鲁门”号对抗胡塞武装,确保红海航线的重新开放;二是携手B2轰炸机对伊朗形成震慑。
同样可以说,美军这次非同寻常的调动,其核心目的并非直接针对胡塞武装,而是通过打击胡塞来削弱伊朗的影响力,白宫意在让伊朗“难以展翅”,从而迫使其顺从美国的意愿。这无疑是特朗普布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。
倘若此番分析尚不足以令人信服,我们不妨再倾听一番特朗普的警示之言。
当地时间3月30日,他公开宣称,若伊朗仍未就核计划与美国达成和解,将考虑对其实施轰“炸”行动。
这一警示直白无误,并已付诸实践,B2表明“随时待命”,特朗普仿佛在向哈梅内伊传达:即便你不赞同,也必须遵循我的指示行事。
3月31日当地时间,哈梅内伊发言称,美国和以色列一直对我们怀有“敌意”,但我们坚信他们不敢对伊朗发起攻击;一旦他们胆敢如此,必将遭到我们的重击;若他们妄图在伊朗内部挑起事端,我们将采取必要的自主措施应对。
首先,他对当前的冲突持有明确立场,无论特朗普怎样恐吓,他都能从容应对,因为他深信美国并无胆量对伊朗采取攻击行动。
换言之,他无惧特朗普的恐吓,即便派遣B2轰炸机也无关痛痒。
第二,他采取了“逆向威慑”策略,为美以划定了一道明确的界限。假若美以胆敢贸然行事,伊朗势必会做出相应的反击。
诚然,伊朗或许不敢直接与美国交锋,不过,与以色列进行一番“切磋”倒是个可考虑的选择。
其三,他意识到美以或许在伊朗内部有所“暗中操作”,故而借此契机对美以发出警示:你们的那些举动我早已洞悉,别再徒劳无功了。
在详细审阅了上述三点信息后,可以明显看出,特朗普的计谋并未如愿以偿,伊朗并未轻易让步,并且他们的回应态度同样坚决。
近来,“伊核协议”议题再度成为焦点。
然而,我们不禁心存疑惑:明明是特朗普当初主动选择退出,何以时至今日又萌生了重新缔约的念头?
无疑是因为他察觉到伊朗的核能力再度壮大,对美国在中东的权益形成了威胁,故而他又一次运用了以往的策略。
当下观察,他尽显“矢志不渝,直至目标达成”的决心。
然而,伊朗已有一度被“愚弄”的经历,因此其警惕心理显著增强,不会轻易再对美国的话语深信不疑。
他自认为深谙伊朗的性格,以为采取“刚柔并济”的手段便能达成所愿。
言及尾声,哈梅内伊当下所承受的压力着实不轻,尽管他未曾言表,然而美国的雄厚实力一目了然,面对此境,他究竟会如何定夺?
倘若他决定让步,恐怕会重蹈覆辙,再次遭到戏弄。
其次,倘若他决定维持强硬立场,特朗普的施压势必将给伊朗带来诸多困扰。
